一次性搞懂机器学习 16 个算法模型


机器学习领域中,算法模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核心。不同算法适用于不同数据场景与任务,理解其原理和应用是掌握机器学习的关键。今天就来详细解析 16 个常见的算法模型,涵盖监督学习、无监督学习、集成学习等领域,帮大家构建算法知识框架。

监督学习算法

监督学习利用标注数据学习输入与输出的映射关系,适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。

  1. 线性回归(Linear Regression):假设因变量与自变量呈线性关系,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(或超平面)。简单线性回归公式为\(\hat{y}=\theta_0+\theta_1 x\) ,\(\hat{y}\)为预测值 ,\(\theta_0\)为截距,\(\theta_1\)为斜率。常用于房价预测、销售额趋势分析等连续值预测场景。

  1. 逻辑回归(Logistic Regression):通过 Sigmoid 函数将线性回归结果映射到 (0,1) 区间,用于二分类任务。公式为\(P(y = 1|x)=\frac{1}{1 + e^{-(\theta_0+\theta_1x)}}\) 。可应用于疾病诊断、垃圾邮件分类等场景 。

  1. 决策树(Decision Tree):通过特征分裂构建树结构,每个节点代表特征判断,叶子节点代表分类结果。利用信息增益(ID3 算法)、基尼系数(CART 算法)选择分裂特征。常用于客户流失分析、信用评分模型等。

  1. 支持向量机(SVM):在高维空间寻找最大间隔超平面,对于线性不可分数据,可通过核函数映射到更高维空间。决策函数\(f(x)=\sum_{i = 1}^{n}\alpha_i y_i K(x_i,x)+b\) ,常用核函数有线性核、RBF 核 。可用于图像分类、文本情感分析等。

  1. 朴素贝叶斯(Naive Bayes):基于贝叶斯定理和特征条件独立假设,计算后验概率\(P(y|x)=\frac{P(y)\prod P(x_i|y)}{P(x)}\) 。常用于文本分类(如新闻分类)、垃圾邮件过滤等。

  1. K 近邻算法(KNN):基于 “近邻相似性”,通过投票(分类)或平均法(回归)预测未知样本。距离度量(如欧氏距离、曼哈顿距离)和 K 值选择对结果影响大。可用于图像识别中的模板匹配、推荐系统等。

无监督学习算法

无监督学习无需标注数据,用于发现数据中的隐藏模式或结构。

7. 聚类算法(K-Means):将数据划分为 K 个簇,使簇内样本相似度高、簇间相似度低,通过迭代更新簇中心优化。目标函数\(J=\sum_{i = 1}^{K}\sum_{x \in C_i}\lVert x - \mu_i\rVert^2\) ,\(\mu_i\)为簇中心 。常用于用户分群、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等。

8. 主成分分析(PCA):通过线性变换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,保留最大方差方向,用于降维和数据可视化。通过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分解,选取前 k 个主成分(特征值最大的 k 个特征向量)。可应用于图像压缩、高维数据预处理等。

集成学习算法

集成学习组合多个基模型提升预测性能,分为 Bagging、Boosting 等框架。

9. 随机森林(Random Forest):基于 Bagging 框架,构建多棵决策树,通过随机抽样和特征选择降低过拟合。并行训练树模型,分类任务投票表决,回归任务均值聚合。常用于结构化数据竞赛(如 Kaggle)、金融风险预测等。

10. 梯度提升(Gradient Boosting):基于 Boosting 框架,串行训练基模型(通常为决策树),每一步拟合前序模型的残差。通过梯度下降优化损失函数,如\(F_m(x)=F_{m - 1}(x) + \rho_m h_m(x)\) 。可用于点击率预测、医疗诊断模型等。

11. AdaBoost:自适应提升算法,加大误分类样本权重,基分类器根据权重迭代训练,最终加权组合。可用于弱分类器强化,如人脸检测中的级联分类器。

深度学习算法

深度学习通过多层神经网络学习数据的层次化表示,适用于高维、非结构化数据。

12. 神经网络(全连接网络):由输入层、隐藏层、输出层组成,层间通过权重连接,激活函数引入非线性。可用于图像分类(如 MNIST)、简单回归任务等。

13. 卷积神经网络(CNN):通过卷积层、池化层提取图像局部特征,减少参数数量,适用于图像任务。可用于图像识别(如 ResNet)、目标检测(如 YOLO)等。

其他重要算法

  1. 核方法(Kernel Methods):通过核函数将低维非线性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,转化为线性问题求解。常用于 SVM 处理非线性数据、核岭回归等。

  1. 岭回归(Ridge Regression):是线性回归的一种改进,在最小二乘的基础上加入 L2 正则化项,防止模型过拟合,适用于特征数量较多且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数据。

  1. Lasso 回归(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Regression):同样是线性回归的改进,加入 L1 正则化项,不仅能防止过拟合,还可进行特征选择,使一些系数变为 0,筛选出重要特征 。

机器学习算法多样,为不同场景提供丰富解决方案。从线性模型到深度学习,每种算法都有独特假设和适用范围。大家在实际应用中,需根据数据规模、任务类型和特征类型选择合适算法。